今天不聊快被煲烂的“花学”,来说说另一个芒果出产,内娱顶流的“黄埔军校”和狗血作精大集合的古早演员“选拔”节目——《一年级》。 前有《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种户外真人秀的成功,后有扎堆出现的“明星旅行”类慢综艺,擅长开拓的芒果,决定推出一档前所未有的“纪实类成长真人秀”。 其实平心而论,《一年级》后两季的设定还是非常有看点的,学员里天然分科班生和旁听生,有上戏专业导师授课,明星老师全程指(锐)导(评),再加上末位淘汰制施压……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二季的恋综线、旁听生和科班生的“派别对立”过于吸睛,第三季几乎在第二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导师也要分庭抗礼,于是实现了几乎人手一个名场面的盛况。 像科班生的班长就是成毅,节目里他还是钢铁直男老实人;中途退出录制的孟子义是节目里的名场面制造机,和旁听生的虞书欣一起承担了当时最多的观众情(骂)绪(声)。 《一年级》作为群体真人秀,名场面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个人性格突出带来的抓马;另一类则是两个或多个人的关系纠纷。 她不太爱管理自己的表情,常常是节目里的reaction达人,从节目效果来说当然是够了,但站在观众角度难免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点太过? 她在节目里也有不少任性的作精行为,第一期就直接打断陈建斌的点评,觉得他说得不对,自己的表演明明比另一位张昊玥更好。 再加上她在节目里一直是说话带点撒娇味儿,不考虑那么多的直性子,说话表演经常“张牙舞爪”,还需要身边的同学让着她哄着她。 一个例子,当时她和赵志伟在娄艺潇的监督下排练第二天的打戏,虞书欣自然而然地开始对赵志伟撒娇,抱怨他手重给自己弄疼了。 但她本人在节目里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重义气,宁愿不排练都要去安慰难过的孟子义;心态非常稳,上课陈建斌发火骂她“滚”,她也要硬留下来。 当时孟子义是主演,但因为她五音不全唱功一般,表演又会影响到淘汰,身为队长的成毅就想要换个主唱,但保留孟子义的主演身份。孟子义不乐意,放话“主唱这个位置本来就是我的”,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这个遮一遮影响不大,但更重要的是第二天孟子义的妆和第一天也有区别,没有抹黑,靓靓就问她为什么,孟子义说觉得自己的角色是小偷不是乞丐,不需要那么黑。 这话气到了靓靓,她质问孟子义为什么随便改妆,孟反驳是因为没有人帮她做黑。随后节目组出来倒油,放了一段工作人员和靓靓的聊天,说孟不愿意弄特别脏。 孟子义不管是爱美还是有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妆容上不愿意弄那么脏应该是真的,但没有到完全不想抹的地步,当时应该是化妆老师还没来得及上妆。 至于她当时顶撞靓靓和她吵架,在正片里没放出的花絮部分,其实很快孟子义就去找靓靓道歉了,两个人说开之后也和好了。 孟子义因为拍戏差点迟到那次,是成毅一直发消息追她的进度,在孟快到了的时候,拿着考试需要的服装亲自去楼下接她。 和孟成那对的设定很像,赵志伟是旁听生的班长,不同的是,是虞书欣在节目里“一见钟情”赵志伟,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追人行动。 但这对cp并没有到此为止,倒数第二期的毕业舞会上,选舞伴的环节赵志伟终于“众望所归”地对虞书欣表白,说出了那句“我喜欢你”。 虞书欣的《苍兰诀》带着她升咖,棣欣引力成为那年的大热cp;成毅的《琉璃》让他开始在古偶圈有姓名,但他真正的大出圈还是在《莲花楼》;孟子义去年也终于靠《九重紫》杀出来了,昭昭墨墨也是嗑过一口的。 当年还青涩的他们,在《一年级》里留下了不够成熟的一面,如今九年过去,她们那些当年的争议行为,也随着性格被更多人接受,成为了个人特质一环。 虞书欣说话仍然娇娇嗲嗲,表情夸张,但比起作精的评价很多人更爱说她可爱。孟子义依然性子直,不委婉,但也成了“笨蛋美人”。 在节目里给赵志伟和虞书欣劝架的李莎旻子,也从小主持人变成了能主持芒果春晚的中坚力量;于济玮后来和虞书欣在《永夜星河》里又再合作,演了水妖王;潘宥诚最近也演了《临江仙》…… 话说回来,《一年级》作为一档快10年前的综艺,至今还被各种讨论。正因为它的“不可复制性”。如今的综艺越来越“安全”,明星们学会了用高情商话术规避风险,节目组也倾向于用温和的剪辑避免争议。 但《一年级》的“野生感”恰恰是它的灵魂所在,没有剧本能写出孟子义“我就是要美”的固执,也无法预判虞书欣下一秒是会大哭还是大笑。 这种“失控感”让节目充满了真实的张力,而今天的观众在习惯了“流水线”上的综艺后,反而会怀念那种“全员恶人”的鲜活与生猛。 当然,这种“真实”的代价也曾让节目中的学员们付出过口碑代价。但回过头看,《一年级》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娱乐圈的生存法则,也照出了观众审美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