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强降雨以来,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 全市因灾死亡30人,其中密云28人、延庆2人。受灾地区道路损毁31处,涉及兴阳线、西火路等16条线路仍未修通;136个村电力中断,通信设施共损毁光缆62条、基站退服1825个。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总理批示,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汛措施,全力搜救失联人员,紧盯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及时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 目前,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转移人员数量最多的三个区为密云、怀柔和房山。密云区19个乡镇转移16934人,怀柔区15个乡镇转移10464人,房山区21个乡镇转移9904人。有关灾区救援救治、群众安置、抢险抢修抢通各项工作持续进行中。 “健康门头沟”7月27日消息称,防汛期间,北京同仁医院门头沟医院、京煤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主要领导及重点岗位人员在岗值守,挡水板、沙袋、应急发电机、抽水泵、食品、饮用水等物资设备均准备到位,医疗救援和救治队伍落实叫应机制,医疗秩序平稳有序。 例如7月27日,怀柔区卫健委副主任王爱军带领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专家组,携带外伤、急诊急救、心脑血管、慢性病常用药、解暑降温等应急处置药品,紧急赶赴琉璃庙镇开展临床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据悉,怀柔区卫健委临时调派8辆120急救车增援驻扎琉璃庙镇,执行卫生应急保障任务;在北京市学生军训基地临时安置点,怀柔区中医医院派出2名医务人员和2名护士,为安置点居民开展开具常用药品、处理外伤、转运患者等医疗救治,并派驻一辆120急救车作为安置点医疗保障力量。 此外,怀柔区疾控中心2名工作人员指导各临时安置点消杀和防病工作,并每日进行监督指导;怀柔区安佳医院1名心理医生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怀柔医院、中医医院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便于转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与北房镇、杨宋镇等属地政府做好对接,做好两处转移安置点居民患者的医疗保障服务;临时安置点还增加2台心电图机、1台除颤仪、2台制氧机等医疗设备。 “健康怀柔”介绍,截至7月28日15时,在北房镇、杨宋镇群众转移安置点,医务人员迅速开展相关医疗服务保障。医疗保障组16人参与救治、消杀及心理疏导,共诊疗患者81人,转诊6人。 一、注意出行安全。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外出游玩,提前规划行程,降雨期间,切勿涉水行车,不在低洼路段和区域停放车辆;远离山洪沟道,暂缓涉山涉水户外活动。 二、注意饮水卫生。建议饮用开水、瓶装水,养成不喝生水的好习惯,禁饮带有颜色、带有异味(余氯或臭氧等消毒剂味道除外)、呈现浑浊的水。 三、注意食品卫生。降雨天气温度高、湿度大,食品易腐烂变质,饭菜尽量当日清,剩饭、剩菜要冷藏,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切勿用雨水或被雨水污染的水清洗蔬果和餐具,加强清洗和消毒。 四、注意个人卫生。降雨天气皮肤有可能接触到雨水,雨水浸湿部位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以免引发各种皮肤疾病。日常生活注意手卫生。 五、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雨水垃圾,尤其要做好厕所等关键部位的清洁卫生,减少蚊虫滋生,注意防蚊、灭蝇。 六、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规律饮食起居,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者其他身体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期间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