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免死金牌”,说的是演员在不踩红线的前提下,不管角色和剧多烂,甚至演员本人多不思进取,但想起他演过的某个角色,观众还是会宽容。 张译自己也察觉到了,今年4月拿华表奖时,他说“这些年集中上映了一批作品,太密了”,“很担心自己烦自己”,希望能停下来,扎根生活。 他日常胆小但关键时刻会挺身而出,明明是盗圣却甘愿躺平当小跑堂,心愿是涨工钱,偶尔摸鱼偷懒,爱好嗑瓜子,有几个没正经但真心的朋友和因为自卑而不敢说出口的爱人,几乎每个点都能戳中观众。 剧里他英勇就义前“宁死不跪”也是真事,整场戏氛围渲染得很好,镜头在他沾满鲜血的双脚和眼神坚韧的表情中来回切换,看得人心里一直揪着。 一般正剧演员很难转流量,但张晚意也演上了古偶。他的古偶男主初体验是《长相思》的玱玹,为了“帝王霸业”放弃爱情,全程阴暗爬行,并不讨喜,他也硬是靠“正剧演技”盘活了。 最近张晚意的作品也重复,从《柳舟记》“淮阳王崔行舟”,到《似锦》“七皇子郁锦”,都没跳出“玱玹”模板,但还是有人说,因为陈延年永远对他有滤镜。 内娱也有手握“免死金牌”但把自己玩没了的例子,比如张翰。《一起来看流星雨》曾让他一炮而红,成为初代顶流,也是初代霸总。 他也因此摘不掉“霸总”帽子,从《剩女的代价》中皇海盛世集团继承人,到《杉杉来了》风腾公司总裁,张翰对这类角色总乐此不疲。 这中间他曾试图转型,2017年《战狼2》中的硬汉观感不错。坏就坏在他最终还是逃不过对“霸总”的痴迷,兜兜转转又走回这条钢丝上。 张翰没有意识到的是,当年慕容云海的走红和时代特性有关,上一个传播时代是电视上播什么我们就只能看什么,舆论反馈不是特别直接和公开。 胡歌是张翰的对照组,同样年少成名,因为《仙剑奇侠传》的李逍遥一炮而红,之后坐稳古装第一小生,连续演了《天外飞仙》《仙剑奇侠传3》,都是童年回忆级。 当曾经同组的85花还演古偶,他凭谍战剧《伪装者》和权谋剧《琅琊榜》转型,能在主旋律《县委大院》里演书记,又因为《繁花》小宝总拿了白玉兰视帝,在大银幕也有动静。 胡歌不是没有争议,2017年留学三个月就回国,2018年力挺好友“东亚劲夫”,前阵子管“楠丁格尔”叫“先生”又让大家回忆起他某些过时言论,连微博都掉粉了。 前面说手握“免死金牌”的例子,我就发现能提到的女演员少,影视行业总归以男性为主导,剧本大都男本位,真正有光环让人回味无穷的女性角色本来就不多。 而陈赫被曝出轨后只道了个歉就迅速投入工作,好男人曾小贤的人设算彻底崩塌,《爱情公寓》还是拍到第五季,现在风声渐渐平息,也会发微博和现任妻子秀恩爱了。 孙俪手握“甄嬛”这块金字招牌,平时低调种花带娃练瑜伽,前阵子也播了两部新剧,但今年最大的新闻竟然是被曝全家移民? 就像张译这类演技扎实的戏骨,也会担心角色同质化被贴标签,好角色对演员固然有很大加成,但因为角色被固化而赛道变窄,反而未必是好事。 现在影视行业下行,能选择的剧本本来就少,市场本位的创作风气又意味着同质化的作品较多,演员转型只会越来越困难。 免死金牌不是终点,应该是演员的起点。因为好角色被大家记住后,更应该不断提升自己,拓宽演技边界,下一个好角色出现时有能力接住,才是真正的立足之本。 这一点张译确实做出了好的表率,因为除了某些天赋型选手,更多演员的表演技巧,都来自扎根真实的生活,以及过程中对于世界和人群的洞察。


